近年来,梧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茶产业发展的重要论述,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要求,以全产业链思维,坚持规划引领、品牌塑造、文化带动、产业驱动,构建全产业链现代茶产业体系,助推六堡茶由销路单一的“侨销茶”发展为“畅销茶”,呈现产销两旺、量价齐升、高速发展良好势头。2020年六堡茶品牌价值26.4亿元,跃居广西第一,全国黑茶类第三;综合产值由2016年的38亿元增至2020年的85亿元。
规划破题,政策补链,全景式谋划六堡茶发展蓝图
(一)抓规划,明确发展路线。六堡茶是著名“侨销茶”,因历史原因,产业发展呈“二产强一三产弱”的纺锤形结构,虽手握优势制茶工艺,却缺乏上游茶园和下游产业有力支撑,在此背景下,实施“兴茶富民”战略,坚持规划引领,以全破除发展痛点,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2016年以来,先后出台多个政策文件,从产业规划、产业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政策支持,按照“扬长处补短板,抓两头促中间”发展思路,通过出政策、组机构、引人才、搭平台、树品牌、定标准、建园区七大措施,全产业链梳理薄弱环节并打上“补丁”,每年安排1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力争“十四五”期间向综合产值500亿元目标。
2020年4月10日下午,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大会顺利召开。
(二)建机构,统筹发展资源。为解决六堡茶产业管理分散、力量薄弱等问题,设立“一政、一企、一学、一贷、一院五中心”,将支持六堡茶发展的政、产、学、研、金等资源放到一个盘子统筹。其中,“一政”是设立产业发展协调管理机构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统筹六堡茶产业发展;“一企”是组建国有控股企业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引导全市六堡茶企业组团打品牌,抱团谋发展;“一学”是在梧州学院设立茶学本科专业。“一贷”是推出“黑茶通”等金融产品,解决茶企融资难题;“一院五中心”是成立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自治区级研究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充足科技支撑。
(三)定标准,确保发展规范。集聚产业专家人才,组建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筹建设从茶种到茶杯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从源头拉好准绳、定好规范。在自治区有关厅局支持下,组织编制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14项、国家标准1项,实现从茶树育苗、栽培管理、茶叶采摘、六堡茶加工、包装、贮运等环节标准化生产,完善六堡茶批号编码、冲泡品饮、场地环境、仓储要求、斗茶规范等产业服务标准体系,切实解决六堡茶标准落后、厂茶与农家茶标准不一等问题,让产业链各个环节有标可依、有标必依,保障六堡茶产品质量,推动六堡茶全产业链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四)引人才,夯实科技支撑。围绕产业链,配置人才链,强化创新链,以“梧桐花开凤凰来”为平台,通过“引将才、培匠才、借外脑”等方式,引进国内茶学拔尖人才,培育本土专业队伍,借用院士专家外脑,建设广西六堡茶产业科研人才小高地。从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引进茶学及相关专业博士14名、硕士50名,柔性引进茶学院士(教授)专家6名,打造一支含20名博士、50名硕士、40名高级职称的茶学专业人才队伍,提升科研水平。近3年依托六堡茶人才小高地主导开展自治区级六堡茶科研项目8项。实施自治区“六堡茶‘八新双增’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拟安排经费4000万元,从六堡茶品种选育繁育、种植、加工、品质化学、保健机理、仓储六大板块19个课题开展技术攻关,实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新产品、新标准、新专利、新体系8个科技创新目标,推动产量、产值、品质全面提升。
2020年12月2日,广西六堡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正式启动
文化搭台,品牌强链,全链式提升六堡茶产业软实力
(一)旧题新做,古道重行塑品牌。茶船古道与茶马古道作为古代中国茶叶外销两条重要路线,是“一带一路”重要组成内容。为重拾茶船古道印记,梧州市组织专业团队,开展茶船古道寻迹活动,整合六堡茶作为“侨销茶”的文化内涵,出版大型六堡茶文化工具书籍《茶船古道》,完成史料搜集,证据固定,重现六堡茶跨江向海的历史。实施六堡茶“茶船古道”东融文化精品“五个一”(一本书、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一首歌、一台舞台剧)工程,以多种艺术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六堡茶产业发展图景,讲好六堡茶与茶船古道新丝路的故事。2020年12月,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设立黑茶类税则号,六堡茶沿茶船古道再次扬帆起航,续写广西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图书《茶船古道》正式出版发行
(二)小题大做,守正创新创品牌。突破茶产业只做茶叶的局限,不断延伸产业链,将一片小叶子做成一项大产业。抓住新消费兴起浪潮,推出淘宝·梧州特色馆、京东梧州特产馆,将梧州六堡茶打造成“网红美食”、广西特产行销全国和“一市一品”的核心产品。在保持六堡茶“红、浓、陈、醇”传统特性的基础上,研发六堡茶速溶茶、茉莉六堡、柠檬六堡、红柑堡、小青柑等六堡茶新产品以及六堡茶酒、六堡茶菜、六堡茶麦芽糖、六堡茶蛋糕、六堡茶冰淇淋、六堡茶保健品、六堡茶文创产品等一批体现梧州特色、广西特色产品,推动六堡茶“出圈”发展。举办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创新采用“斗茶”这一比赛形式,打造“网红”“刷屏”新形象,竞价拍卖新“爆款”。“斗茶”成为近年来大众参与度最高的茶界盛事之一,成为六堡茶品牌推广的新亮点。
2020年11月3日,主题为“广西六堡 香飘世界”的2020年第二届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在南宁隆重开幕。
(三)内题外做,开放合作推品牌。以“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系列活动为载体,打好开放合作三张牌:一是打好“一带一路”牌,沿“一带一路”开展六堡茶营销推广,推动六堡茶行销全球。目前已与法国、秘鲁、日本等多国建立六堡茶合作贸易关系。2020年欧盟理事会授权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六堡茶成功入选该协定第二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六堡茶品质和品牌得到国际认可。二是打好“东盟”牌,沿茶船古道南下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开展宣传推介活动;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共同制定六堡茶国际和区域标准,加快六堡茶行销东盟。三是打好“东融”牌,对接广州、深圳、东莞等交易市场、展会和仓储优势资源,在全国最大茶叶市场广州芳村茶叶市场展销,组团参加有“全球茶业风向标”之称的中国(深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与“藏茶之都”东莞开展藏茶合作交流,以茶为媒打通“东融”合作链,共同开展茶船古道文化遗产申遗。
(四)难题巧做,政企合力强品牌。因历史原因,“六堡”“六堡茶”商标被四川隆昌县木星食品厂抢注,导致“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无法注册,对六堡茶产业后续发展极为不利。梧州市独辟蹊径,向原国家工商总局等有关部委申诉维权,经过4年漫长过程,2020年从木星食品厂手上夺回两个商标。梧州市立即申请并成功注册“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茶船古道”商标,牢牢抓住了商标主动权,解除后顾之忧。在此基础上,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双依托,以“梧州六堡茶”区域公共品牌和“茶船古道”文化品牌作为品牌双引擎,统一以“梧州六堡茶”形象对外宣传推广,带动“三鹤”“中茶”“茂圣”等一批优秀企业品牌形成品牌矩阵,不断打响“梧州六堡茶”品牌。积极开展六堡茶“六进”活动,进机关社区、进校园、进景区、进军营、进宾馆酒店、进交通站所,覆盖更多旅游景点、公共服务区,让梧州处处洋溢着品茶、爱茶、兴茶氛围。
03
集聚发展,协同延链,全业态融合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
(一)从茶园到茶杯,确保品质始终如一。始终坚持把六堡茶品质放在首位,面向茶农、茶企大力开展生产标准宣传贯彻工作,实行全产业链品质管控,实现标准种植、规范生产、全程可溯。近5年,全市以苍梧县为中心,辐射带动岑溪市、藤县、蒙山县、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新增建成标准化茶园5万亩,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开展种植,确保茶树始终在标准管护下生长。依托现代化茶叶生产线,利用自动化除杂设备,全自动不锈钢发酵罐,自动化紧压茶生产线,自动化小包装生产线等,实现六堡茶发酵全程不落地,清洁化、机械化、自动化、可视化加工,确保90%以上的六堡茶执行标准化生产。构建政府追溯与监管、企业追溯与质量内控管理、消费者信息查询三大平台,建立六堡茶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实现对六堡茶生产、加工、仓储全程质量追溯与监管。目前,六堡茶通过欧盟430多项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检测,一路畅通出口欧盟。
(二)从茶农到茶企,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统筹兼顾茶农、茶企利益,通过建设六堡茶产业(核心)示范区、以产城融合发展为核心的“国家特色小镇”,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集聚区、梧州六堡茶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产业发展载体,有力带动茶农致富、茶企增效。目前,全市有SC认证茶企75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年销售额超亿元茶企2家,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出口备案企业11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22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其中仅苍梧县六堡镇就有六堡茶加工企业45家、专业合作社73家、家庭农场35个、从业人员2万多人、产业覆盖贫困村28个、贫困户1482户,带动贫困户平均年增收3000元。
(三)从直营到直播,新茶经济异军突起。融入专营直销理念和互联网发展思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宁、长沙、杭州、济南、呼和浩特等重点城市布局六堡茶品牌形象店、专卖店、经销店近1000家,经营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同时,为契合消费升级大趋势和“互联网+”模式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迎合新生代对刺激、新鲜产品的消费倾向,策划网络促销、微博直播、视频直播等活动。2020年,通过网络带货、网络直播、网络短视频等新消费方式,开展六堡茶直播带货活动,电商销售额近5000万元。推动六堡茶与中医药茶医融合发展,研究六堡茶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效,与梧州凉茶等传统特色产品一道作为保健用品,获得消费者好评。
(四)从茶叶到茶旅,茶旅融合无缝对接。积极探索“茶+康养+旅游”模式,推进茶产业与生态乡村、健康养生及文化旅游建设相结合。充分挖掘苍梧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和清代古茶园八集山庄、苍松茶园、双贵茶园“全国最美茶园”等资源,开展茶旅融合运营,开设客栈、餐饮、采茶炒茶体验区等茶园观光旅游服务。2020年六堡茶生态旅游区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产值约10亿元。同时,全方位挖掘六堡茶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建成梧州六堡茶文化展示馆等5家展示馆,形成茶旅融合宣传新窗口。
(五)从资源到资产,数字平台贯通全链。坚持集聚、集约、集群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集聚区,整合原料供应、产品加工、包装、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休闲旅游等功能,加快形成规模集聚效应,推动六堡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按照“产业资源平台化、平台资源数字化、数字资源资产化、合规资产证券化”思路,联合京东集团建设公共茶仓(茶银行)及广西国际茶业交易中心,打造集仓储交易、评估鉴定、茶叶银行于一体的六堡茶公共仓储交易中心,形成集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公共茶仓,追溯体系,大数据平台和交易平台为一体的六堡茶数字经济模式,打通线上资产与线下资源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中国六堡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